魏桥创业集团厚植家国情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打造“绿色魏桥”为初心,以建设“生态魏桥”为使命,全力推进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积极响应和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纺织业和铝业的行业领军者,魏桥创业推进双碳战略的意义不仅是自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更在于通过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建立气候领导力,引领链条中的所有伙伴一起深度参与到降碳行动中,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贡献积极力量。
2022年6月20日,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在出席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对外公布了魏桥的双碳目标:力争在2025年以前实现碳达峰,2055年以前实现自身运营范围净零排放。作为15家创始理事成员单位,加入“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为可持续发展贡献魏桥智慧和力量。
追求卓越,打造绿色魏桥、生态魏桥。集团始终把和谐共享、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首要因素,致力在企业稳健前行的同时,引领倡导绿色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集团将绿色理念全面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投资、建设、生产、经营一体化全过程,持续优化环境治理,构筑绿色生态链。集团累计投入100多亿元持续加强环保治理,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热电机组、氧化铝、电解铝超低排放;全面完成煤场全封闭改造,实现“燃煤不见煤”;电解铝项目被生态环境部评为A级企业。
科技引领,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建设魏桥国科研究院,积极投资和参与“绿色智造”“蓝色能源”“循环经济”的研发和转化项目。日前,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航空宇航中心与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推出全球首个基于GPT的无人机物流算法控制系统,可以高效判断需求优先级、交通状况和资源利用,将为无人机物流行业带来全新变革。
近日,滨魏工业园首条全流程、智能化纺纱生产线正式开车投产。该生产线集成了目前纺织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实现了整个纺纱系统的联动、绿色、高效生产,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是集团近年来加快绿色智能化工厂、印染数字化工厂、家纺服装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建设,打造“纺织—印染—服装、家纺”完整链式生产体系的又一重大项目。

集团不断加大科技研发,突破一系列节能降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全系列600千安特大型阳极预焙电解槽,连续被评为电解铝行业唯一的能效“领跑者”企业,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项目”。自主研发的8种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综合性能较传统合金提升20%以上。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构筑绿色能源链。魏桥创业主动优化自身能源结构,近年来,充分利用纺织、铝电厂区屋顶建设了3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了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形成了水电、风电、光伏多能源并存的绿色供电格局,现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并持续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立足不断提高绿能比重。
今后,魏桥创业将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工作,打造水电、光伏、风电多种能源并行的绿色能源格局,通过“风、光、水、储、林”协同布局及减碳、负碳项目投资,努力打造中国低碳铝生产的世界标杆。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构筑绿色产业链。近年来,集团纺织先后建设了魏桥纺织绿色智能化工厂、魏桥特宽幅印染数字化工厂、家纺服装数字化项目等11个智能化分厂,以“智能矩阵”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升级,用工节约50%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节约20%以上,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22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气候创新行动先锋单位。

集团依托魏桥苏州大学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投资建设魏桥轻量化基地,充分发挥铝的轻量化、可回收、无污染等绿色金属优势,推进“以铝代钢”“以铝代木”,以新能源汽车用系列高强高韧新型铝合金材料开发为核心,致力于汽车轻量化系统解决方案,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全流程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
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通过“上大压小”“替代关停”方式,进一步降低发电煤耗。建设中德宏顺再生铝循环科技产业园,再生铝可实现节能95%、碳减排85%以上。

在2022年德国铝工业展览会上,集团亮相展会展示了各类铝合金电池壳、汽车轻量化用高强韧高服役铝合金型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泡沫铝等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并重点推出绿色低碳铝和再生铝品牌:HQALight和HQALoop。这些产品充分展示了企业为实现双碳目标主动加速转型,积极探索未来绿色发展路径的决心和信心。
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构筑绿色运输链。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实施“公转铁”,建设皮带廊道,提高新能源重卡运输比重。在公转铁方面,建成了阳信、邹平铁路专用线。皮带廊道方面,北海、沾化区域建设了从港口至厂区全封闭皮带输送工程。氧化铝生产已形成矿石从国外到厂区“全程水运+生态廊道”绿色运输链。

目前,集团邹平侧全封闭式输煤栈道项目快速推进。投用后,可将煤炭从货场直达生产区,有效解决公转铁最后一公里尾气排放和转场扬尘问题。该项目运距达10公里,总运力2×1400万t/a,达产后,单条皮带年可减少23万辆运输车。
“净零排放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产业上、技术上实施进一步的攻关和突破。目前,我们需要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所有的发展模式都基于绿色发展去筹划考量。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们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集团董事长张波在今年初接受滨州市《问策2023》栏目记者采访时表示。